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法明传[2024]173号
2
1
3
起源 解读 龚
4
妈 分享 回
5
123456
6
南京李志
7
写小说
8
@六镇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法明传[2024]173号
2
1
3
起源 解读 龚
4
妈 分享 回
5
123456
6
南京李志
7
写小说
8
@六镇
9
百度
10
今日热点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观察|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: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
桐城一派|倒在“跨年夜”的龚书记,13个字换来免职调查冤不冤?
比佟丽娅还恋爱脑,怀孕7次流产4次,目睹丈夫背叛却选择原谅
市管干部“龚书记”免职迷局
讣告!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,终年54岁,曾是无数人白月光…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大国小农
Original
镇长本人
大树乡谈2022
2023-02-27
收录于合集 #乡村振兴
1个
从这一篇开始,让我们以中央一号文为线索,谈谈三农,谈谈乡村振兴,更谈谈我们的未来,国家的、个人的。三农也将是继数字经济之后,小镇每年都会系统分享的第二个领域。
本系列内容得益于多位农口大家的教导,不一一具名,小镇也进行了调研和思考,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相关现状、新的变化和决策,思考能否将个人发展与三农相结合。
2023年中央一号文如期而至,
首次提出建设
“农业强国”
,农业强国通俗地讲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,需要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下去理解。
去年大会报告指出“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,针对“中国式现代化”小镇去年在《
浮沉百余年,中国当为全人类开新路
》已经有所阐述,不再赘述。
每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都是不同的,中国不能走西方的现代化道路,就在于中国有不同于西方的五个关键点:
人口规模巨大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、走和平发展道路
。
这五个点,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,具体在农业现代化也就是农业强国的建设过程中,最需要面对的就是
“大国小农”
。
有三重理解:
第一重:相比非农产业、城市和居民,农业、农村、农民太弱。
中国一个基本现实是城乡二元结构,近年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,但公共服务、人均预期寿命、收入水平等等仍有很大差距。就拿农业和非农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来说,自改革开放以来,两大部类的劳动生产率差距经历了两个阶段。
从1978年到2003年先缩小后扩大,到2003年差距高达6.85倍,导致当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3.23倍;从2004年初全面取消农业税开始,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,开始以工补农,城市拉动农村,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开始缩小,到2021年缩小到3.77倍,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.5倍。
2.5倍的城乡收入差距已经比较接近美国补贴前的水平,但由于美国对农业进行了超大规模的补贴,还忽略了大量没有正式身份的农业黑工、非法移民,使得美国本国农民和工人收入差距相对较小。
但总的来说,农业劳动生产率、农民收入都有待提升。
第二重:中国农业产值很大,但人均太少。
这一点很好理解,就不赘述了。根据《中国农村发展报告(2021)》预测,到2035年,农业从业人员数量将降到现在的20%左右,农村居住人口降到4亿左右,但仍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。
中国农业总产值再大,除以这么多的人口,算到每个人头上仍然很小。
第三重:生产规模过小、过散。
看上去中国农村土地很多,集体土地总面积高达65.5亿亩
(2020年数据)
,耕地达19.18亿亩
(2021年第三次国土调查)
,但平均就太少了。
中国目前有2.3亿户农户
(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)
,户均才7.8亩,就算考虑土地流转
(2016年统计 35%,今年应该达到40%以上)
,那也才0.7公顷多一点。对比下,欧盟平均是18公顷,美国更是高达170公顷。
当然不同地区情况不同,比如东北、西北、中原等大平原,农业规模更大,但这也意味着在贵州等地区,户均耕地面积更小。
户均耕地太小,导致很难采用大规模机械生产方式,也就决定了中国农业当前基本是人力密集型,这就造成了
中国农业更耗人工,耕种成本高,本土粮食价格高于进口,农民收入低。
拿典型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美国为例,美国人工价格是中国的8倍左右,差不多把收入单位从人民币换成美元,但由于采取大规模机械化作业,每亩用的人工小时数只有中国的十五分之一左右,这就导致人工费用摊平到每亩地上,美国反而更低。种种原因导致从2012年开始,从国外进口粮食的到岸价已经低于中国本土平均售价。
有很多人质疑中国为什么不提高粮食收储价,但实际上国家粮食收储价格已经比从国外进口加上运费、关税还高了。
农民收入低,进一步导致大量农民不得不去城里打工,大多数农户也就成了兼职从事农业,而非美国、欧盟、日本以及中国一些地方的专业农户,既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,还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、农村发展严重缺乏青壮年等复杂问题。
当然事物是两面的,大国小农确实有挑战和困难,但也有其他国家学不来的中国特色和优点。
比如更加灵活稳定。
四川有一个口号“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养猪”,四川是中国养猪大省,除了现代化养殖,还有特色的
小农户种粮加养猪
的模式,注意要区别于大型种粮或养猪企业,这里说的是小农户。粮食收储价格相对稳定,而猪肉价格有周期性,就可以在
猪价高的时候卖猪,猪价低的时候卖粮,稳定性和收入更高
。
比如更加精耕细作。
贵州“八山一水一分田”,耕地又小又分散,放在美国这样的国家根本没法搞农业,只能放弃。但正因为精耕细作,反而可以利用贵州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自然特点,发展特色农业,如茶叶、食用菌、蔬菜、中药材、水果、跑山猪、林下经济等等发展迅速,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水平,很多年轻人返乡创业,也为农村创造了本地就业岗位。
以蜜蜂养殖为例,这是一件很累很苦的职业,养蜂人需要追着季节到处跑,转地养蜂,三月江淮的油菜花,四月浙南的柑橘花,五月鲁辽的苹果花,六月冀鲁的枣花,七月东北的椴树,八月内蒙的向日葵,十月江南的油茶,等等,养蜂人就像牧民一样,饱受装卸、运输、住宿、生活、离别五苦。
但在贵州,一山有四季,只需要在小范围内转移就可以实现蜜蜂安全过冬,一年四季都能收获蜂蜜,而且不同季节各有特色。贵州已经有很多“甜蜜谷”,典型如黔东南州的上塘镇,坐拥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,已经形成了规模,还与多所大学形成了产学研体系。
贵州省政
协委员
张晓慧带着蜂蜜上两会
大国小农的背后是无奈,精耕细作也是逼出来的。
以中国的自然条件,对农业生产并不太友好,关键是气候,中学地理告诉我们东半部主要耕作区是季风气候,冬夏气温变化大,降雨非常集中,非涝既旱。
这就要求中国人自古必须大规模兴建水利设施,与自然搏斗,作为数千年艰苦奋斗的结果,也形成了中国人组织性高、意志坚定、勤劳坚毅的特点。
相比之下,看起来欧洲农业水平很高,但真要去中欧、地中海一带看看,那里根本不用太费心,温度、降雨特别适合农作物种植,不用着急收割就能够一年产两季、三季。
中国不行,必须搞“三夏三秋三抢”,三指的都是“收、种、管”,夏秋或者说第一季和第二季之间就要“三抢”,抢收、抢种、抢管,核心就是为了抓住宝贵的降雨和温度、光照,确保一年能利用两次耕地。
也正因此,才需要提前收割小麦,挪到打谷场晾晒,小镇小时候还随父亲去老家晒过小麦,只体验了一下,记得麦穗皮粘在身上格外难受。但在欧洲,小麦完全可以继续在田里生长,等到熟透再收割,因为人家不急。
中国能够以占世界7%的耕地养活20%的人口,不是因为中国的耕地多、自然条件好,仅仅是因为中国人的勤劳,这才是人定胜天。
所以,要想建设“农业强国”,实现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,就必须基于中国的国情,盲目照搬国外的经验根本行不通。
纵观全球,比较成熟、证明有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就两条,两条又各有分支。
一是土地密集型:
土地资源极为丰富的大规模机械化耕种,主要集中在新大陆,比如美国、加拿大、巴西、阿根廷。
这个看看就好,并不适合我们普遍学习,当然东北、西北、中原等土地规模大的地区可以学习,但要去芜存菁。
二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:
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稀少的发达国家,比如以色列、荷兰、日本。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色列,以色列是一个建设在沙漠上的国家,三分之二是沙漠,其他国土也基本是半沙漠,一年只有三十多天下雨,年均降水量不到400毫米,全年温度几乎都在40度以上,这是根本不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。
但以色列偏偏在南部沙漠上发展出了发达的农业,农业成了以色列对外贸易的三大支柱,实现了净出口。
当然以色列有其国情,比如与美国、犹太财团更深的关系,国民人口少也就决定了可以依靠国际市场解决粮食问题,于是以色列基本放弃了低经济收益的粮食种植,改以种植鲜花、水果、畜牧业、蔬菜等高品质、高价格产品,卖出后,再去进口低价格的粮食。
以色列的模式很适合中国大量土地稀少的地区,比如上面提到的贵州,又比如更广阔的东南、西南地区。
土地、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、数据,是我国自2020年确立的五大生产要素,任何行业、地区发展都要分析这五个要素,搞农业自然不例外。
从整体看,中国农业、农村生产要素一直在流失中。
大量劳动力进城,耕地逐年减少,技术应用不足,农业数字化还刚刚起步,而农村存量的土地、资本等由于政策、现实等限制,尚难以利用,但改革一直在持续,已经有所进展,近期已经完成了农村资本的盘底。
虽然五个要素都有些难,但分析一下,
真正无法提升、必然越来越稀只有土地
。国家连年强调耕地红线,加大高质量农田建设,但现实是耕地越来越少,而且随着中国城镇化以及公共服务、产业的发展,建设用地尚且严重不足,又哪里能腾出土地给农业呢?
所以,发展三农必须面对土地资源越来越稀少的现状,把精力用在如何发挥其他四个要素上。
无论是东北、西北这样土地规模大的,还是贵州、东南土地规模小的,
最终都得把
提高单位土地产出
作为根本出路
,那就得加大其他投入。
这也符合市场经济的供需决定价格的基本规律,什么越稀少,自然什么就越贵。
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货币供应一定是越来越多,意味着资本越来越便宜;技术一旦突破,实现市场化规模应用,也是越来越便宜;数据更不用说了,几乎可以认为边际成本无限接近于零;而劳动力虽然数量上是下降的,但完全可以提高单位劳动力的生产效率,比如从兼职变成专职,提升幅度很高,就像美国一样,劳动力更贵,但折算到每亩地上反而比中国更低。
扎根一线、基于现实,才有真正的解法。
走在正确的道路上,就不怕曲折与困难。
今天先到这里,更多的留待之后继续展开。大家有问题也可以留言,小镇不了解的也会去请教专业人士,他们的回答或许与一些学者的意见不同,但更现实、更切合未来发展方向。
其他文章推荐
■
无为而治,不是毫无作为
■
对不讲理的,就得用大棒
■
美国制造业回流?莫开玩笑
如果喜欢,还请点赞、“在看”和关注吧
欢迎分享,让更多人发现“大树乡谈”
防失联,请关注“大树乡谈2022”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